8月31日,在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國家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副主任宋先茂發表《明確戰略定位,加大資源投入,大力推動我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主題報告。他表示,將為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以下為演講實錄:
很高興在秋高氣爽的美好季節與大家共同參與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期待與大家一起登高望遠,共同展望中國汽車國際化的美好未來。在此我謹代表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國家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對本屆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報告的題目是明確戰略定位,加大資源投入,大力推動我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對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增加就業和促進消費升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外貿領域,汽車產品進出口快速發展,對確定和鞏固我國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做出了積極貢獻,當前我國正向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汽車產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下面結合汽車產業貿易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談三點認識。
第一,我國汽車產業外貿貿易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近年來,汽車貿易規模逐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不斷提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出口規模穩中有升,大家知道2001年到2012年,我們的汽車出口規模性是直線上升的,在這12年當中,我們的出口規模從2萬輛增加到102萬輛,年均增速38.7%,近年來汽車出口在百萬量級穩中有升,去年增長11%,出口規模達到了115萬,創歷史新高。上半年在外貿發展環境十分嚴峻的形勢下,汽車出口保持3.1%的增長。
二是出口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2018年我國汽車出口的平均單價是1.3萬美元,比2001年提高了30%多,高技術、高附加值含量的新能源客車迅猛增長。去年增速達到110%。今年繼續保持成倍增長,平均單價約22萬美元。約為傳統客車的6倍。
三是市場布局區域優化,長期以來我國90%以上的汽車出口到非洲、亞洲等新興市場和欠發展國家,尤其是對伊朗市場過于依賴。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明顯好轉,我們對發達國家出口實現了突破,過去五年,對發達市場出口增長提高了14個百分點,到22們,對“一帶一路”市場深耕細作,今年上半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汽車出口比重的46%。
四是龍頭企業國際化提升,本土汽車企業加快與國際市場布局,實施國際戰略,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據商務部初步統計,自2018年底,我國汽車企業境外投資設立和合作的工廠達到140個,境外國際營銷網絡達到9200多個,海外力量投入逐漸增大。自主品牌汽車在部分市場的影響力明顯提升。
第二方面,我國汽車出口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汽車出口達到了百萬輛級,企業產品和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有明顯提升,成績值得充分肯定。從未來的發展來看,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出口仍處于初級階段。與汽車產業的自身體量和實力不相符,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未來發展的潛力巨大。從自身體量來看,我國汽車產業出口現狀與自身的實力嚴重不符,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2018年全球汽車產量是9570萬輛,我國汽車產量是2780萬輛,占全球比重的30%。但從出口來看,我們2018年汽車整車出口是157億美元,占全球汽車出口份額的1.6%。也就是說,我們產量占到全球的30%,但出口額僅占到1.6%,這個差距極為懸殊。不僅如此,我國汽車出口的比重也遠遠低于貨物貿易出口的比重,我國貨物貿易出口占全球的比重是12.8%,這說明我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遠遠低于產業自身的實力水平。也低于我國制造業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水平。加快縮小這一趨勢,為汽車整車出口的規模有望數倍增長。
從國際比較來看,制造業追趕發達國家的進程,必然伴隨著汽車出口的快速擴張。汽車產業制造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綜合實力的指標,汽車產業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在全球貿易當中汽車是出口金額最大的單一工業,2018年全球汽車出口額是9800億美元,占全球所有貨物出口的5.1%。規模遠超成品油、集成電路、手機和計算機,而我國汽車出口在貨物出口比重僅為0.6%,遠低于世界5.1%的份額。根據工信部的有關預測到2025年我國將進入制造業第二陣營,2035年要進入第二陣營的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強國,那第二陣營對標的是誰呢?德國、日本。從汽車產業來看,我看還可以加上韓國。德國、日本、韓國是眾所周知的汽車大國。汽車為德、日第一大出口產品,是韓國的第二大出口產品。2018年德國、日本、韓國整車出口金額分別是1823億美元、1085億美元和408億美元,數量上德國、日本出口均超過400萬輛,韓國超過240萬輛,德日韓汽車出口的總量占國內產量的比重分別是78%、48%和61%。也就是說,第二陣營的汽車出口占國內產量的比重都在50%以上,隨著我國汽車制造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外資股比的放開,中國品牌和在華投資的外資品牌的出口有望大幅度增長,未來的前景可期。
從歷史來看,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實現重大飛躍,不是遙不可及的夢幻,而是擺在我們眼前,待我們共同努力的可期未來。2001年,我國的貨物出口占全球份額的4.3%,2018年出口份額達到了12.8%,連續十年穩居世界第一貨物出口大國的地位,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供應鏈,在這一過程中外貿出口的支柱性產品歷經變換,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主要為紡織品,2014年前后計算機成為第一大單一出口產品,2010年出口突破了一千萬美元。去年我國的手機出口達到了1406億美元,可以看出我國計算機、手機占全球出口份額從零起步,目前世界出口份額均接近50%,我國的紡織、服裝、家電、計算機、手機等產業出口經歷了由小大到的歷程,很可能在汽車產業中復制,我們期待汽車作為我國第一大出口商品的時代早日到來。
從日韓汽車出口的歷程上看,未來三到五年我國汽車出口有望在百萬輛級,實現新的突破。70年代日本取消外資的禁令,日本出口規??焖贁U張迅速超過歐美,1970年日本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之后僅用了三年的時間突破了200萬輛,又用了三年時間突破了300萬輛,到80年代末日本汽車出口達到了600萬輛,從100萬到600萬輛,日本只用了十年的時間。韓國在1996年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
日韓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汽車產業的強大最終將由國際市場檢驗,國際化進程中最關鍵的是重點制造企業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汽車出口的宏偉愿景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目前我國汽車產業與發達國家在出口集中度研發、海外投入方面有較大差距。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當中只有一家出口超過10萬輛,平均每家出口不足3000輛,出口集中度非常低,在研發投入方面大眾、寶馬、福特、本田等研發強度多年來都在4%以上,我國大部分車企研發強度不到2%。此外海外市場人員的比例與國外企業相比也呈現出較大的差距??梢娭袊嚠a業要提升國際化水平,充分釋放出口潛力,既需要進一步引導和支持,更需要企業家們高度重視,將眼光從國內市場放之全球,以全球的視野、戰略的眼光精心謀劃中國汽車企業的未來,有了明確的定位,還需要多維度加大資源投入,付出持之以恒的艱苦努力,國際化發展關系中國產業的未來,更需要整個產業界持續多年辛勤耕耘的戰略定力、戰略耐心和戰略投入。
第三,中國汽車產業出口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我國汽車產業擴大出口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從自身發展實力、國內競爭壓力、外部政策環境等維度看,我國汽車走出去都面臨有利條件,我們應該把握機遇,大力推動我國汽車產業擴大出口,實現高質量目前發展。從自身實力來看,我國汽車產業具備了大規模國際化的基礎和條件,規模方面,我國汽車產量連續9年全球第一,2018年產量2780萬輛,超過了美國、日本、德國三國之和,配套方面大量外資的進入和內資企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汽車供應鏈,汽車零部件產值近4萬億元,零部件出口額包括了700億美元,占全球出口額的10%。企業主體方面已經涌現出了幾家達到百萬規模的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和幾家世界級規模的商用車企業。世界500強企業23家企業當中我們國家占了6個,2019年全球供應商百強當中有7家企業入圍,涌現出了20個零部件企業的冠軍。部分企業的質量得到了認可,主要外資品牌已經與發達國家同步,且已具備成本優勢,新能源汽車技術在全球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動力電池技術不斷提高,可以說目前我國汽車產業大規模的走出去的自身條件已經具備。